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生物2016高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升训练(含答案)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升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答案:D
2.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理信息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
B.化学信息在种群内部传递
C.行为信息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
D.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答案:C
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功能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由图示中的箭头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答案:A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同时进行
D.物质循环特点是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而不是化合物的循环,故A错误;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故B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故C正确;物质循环特点是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故D正确。
答案:A
5.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
B.当日照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烟草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答案:B
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解析:早期藻类大量繁殖,以藻类为食的水蚤数量随之增加,当水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时,藻类数量随之下降,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由于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剧了污染,导致更多的水蚤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B
7.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个事例说明()
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
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解析:做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其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答案:B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反之亦然。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都使生物多样性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导致其他杂草减少,结构变得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答案:B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杀灭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使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A正确;B.信息传递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但不能直接杀灭有害动物,B错误;C.要提高黄麻产量应促进其营养生长而抑制其生殖生长,延长光照时间不利于短日照植物开花,因此有利于提高产量,C正确;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成一个统一整体,D正确。
答案:B
10.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包括光、声、电、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
答案:A
11.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细胞呼吸
C.缺少类群丙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解析: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解题关键。甲、丁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乙、丙表示消费者。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d分别表示乙、丙同化的能量,b表示生产者的呼吸量;缺少丁类生物,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
答案:A
12.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解析: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A正确;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的时间越晚,幅度越小,B正确;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C错误;读图可知,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D正确。
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及①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为________营养级,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B灭绝,则短期内丙中D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解析:(1)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成分,碳在甲和乙之间双向传递,所以甲乙为无机环境和生产者,而乙传递到丙,所以甲为无机环境,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碳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①过程为呼吸作用,其中能量流动的形式主要以热能散失。(2)A是以乙为食物的植食性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B、D均以A为食物,构成竞争关系,而D也以B为食物,所以B、D也存在捕食关系。若生物B灭绝,D获得的能量更多,所以短时间内D的数量增加。(3)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属于间接价值。
答案:(1)丁 有机物 热能散失
(2)第二 捕食和竞争 增加
(3)间接
14.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________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它们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就越高。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参与过程⑦的主要生物类群除细菌和真菌外,还有一些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若要调查研究后者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
(4)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归入________(填序号)来计算,一般情况下,②________③+⑤(填=)。
解析:准确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物质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生理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据图可知,A为次级消费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生产者,D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分解者。对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1)A、B、C、E 抵抗力
(2)① ④ ⑤⑥⑦ 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3)取样器取样 (4)②
15.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图为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和作用。招潮蟹的挥螯行为是一种求偶的行为信息,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绿色属于物理信息,气味属于化学信息,行为特征属于行为信息,这些信息可在不同生物之间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稳定。
答案:(1)行为
(2)性激素
(3)繁衍
(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种间 稳定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升训练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这些,查字典生物网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类群”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腐乳的制作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知识点
最新高二生物下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聚焦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单元重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知识重点: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重难点:通过激素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免疫调节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三单元重点解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难点:种群的特征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课件4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染色体变异》ppt课件3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之一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ppt公开课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ppt课件2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2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4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课件4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遗传密码的破译》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遗传密码的破译》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染色体变异》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ppt课件2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ppt课件3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之二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遗传密码的破译》ppt课件2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ppt课件3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