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2015高一年级生物寒假作业习题精选
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提供的2015高一年级生物寒假作业习题精选,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解析: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相关概念的关系,很容易看出①②③④分别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答案:C
2.下面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
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解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正是这三个基本功能使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
答案:C
3.草羊人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在此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一定在10%~20%之间
B.与自然的草原生态系统比较,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
C.羊排泄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D.为了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羊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好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在10%~20%之间,但是对某个食物链而言,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是这个范围。羊排泄的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部分,不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羊的种群密度超过一定值时会引起草场退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答案:B
4.食物链:大米鼠蛇人,该食物链可与其他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
A.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其他生物的消失
B.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客观联系
C.有些生物的存在只是为别的生物的存在提供食物
D.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都将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可以形成食物网,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客观联系。
答案:B
5.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过程及途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当能量进入某一营养级以后,有三个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由此可见各个营养级的呼吸量也属于能量流动的一部分。
答案:B
6.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A中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质,利于蓝藻的生长。C中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高。D中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答案:B
7.下面对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建议中不正确的是()
A.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B.增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D.大砍大种,让生态系统随人的意志变化
解析: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必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破坏;增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要保证其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就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而大砍大种势必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D
8.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它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化能自养型生物为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等。
答案:D
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信息有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及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人类利用生物的信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包括对有害动物的控制。
答案:A
10.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则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是()
解析:生产者把大气中的CO2和水合成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把CO2释放回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为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CO2也返回到大气中。图中CO2(甲)不能直接通过丙和丁合成有机物,只能先经过生产者(乙)合成有机物后,方能进入到丙和丁。
答案:D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1.6 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析:A固定的能量为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部分,加上传给B的部分以及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的部分;由题知从A向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从B向C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因此C增加1 kg,消耗A约41.6 kg;数量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情况,因此B营养级的个体数可能存在少于C营养级的情况。
答案:B
12.在某一动物种类丰富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B.食物链和食物网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各类生物所含有的能量值基本不变
D.各种群的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
解析: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保持动态平衡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的稳定,各个营养级的能量也基本不变。各个种群的数量保持稳定,说明是处于稳定型的年龄组成,而不是增长型。
答案:D
1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图可知,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4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群落应包括1,2,3的所有种群;3(分解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①过程表示消费者对生产者的捕食过程。
答案:C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抵抗力稳定性仍很强
解析: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环境,也可以来源于生物;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由于生物种类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较高,在遭到严重破坏后,较难恢复原状,其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低。
答案:C
15.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对该生态农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种成分组成,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不循环的。由于有产品大量输出,所以肯定需外部投入。整个生态系统实现了废物资源化。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2分)请据图回答几个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1是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 (填字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2)在图2的食物链中,②/①的值代表(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和④分别属于和(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3)在图2的食物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
。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些是通过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解析:从图1中可以得出,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D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2中,箭头上标的能量值一般为生物的同化量,如图2中①为兔的同化量,②为狼的同化量,②/①表示由兔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兔以粪便形式排出的③是草被兔摄入但未被兔同化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未被狼利用的兔的遗体残骸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信息传递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通过反馈(负反馈)调节实现的。
答案:(1)A (2)兔狼 草 兔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负反馈
17.(12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4)若用上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则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会远大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中 。?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由于该池塘为人工池塘,所以计算生产者流入植食动物和植食动物流入肉食动物的能量时应把人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扣除,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获得的能量为:0.05+0.25+2.1+5.1-5=2.5,植食动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为:4+9+2.5+0.5-2=14,则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3+23+70+14=110。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12.7%,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分层现象明显,所以固定的太阳能多。
答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不全不可)
(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3)110 12.7%
(4)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8.(8分)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是的作用,具体包括和两种类型。?
(2)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
(3)与A过程本质相同的有过程(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4)碳在无机环境中以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形式进行循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图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即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因为这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一光合作用的途径,碳循环便不能进行;图中A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同时产生CO2,与此本质相同的是B和C,它们都是呼吸作用,而D则是燃烧释放CO2,不属于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1)分解者 分解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绿色植物
(3)B、C (4)CO2或碳酸盐 CO2
19.(10分)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
解析:由图示可知,一段时间后a上升b下降,二者属于典型的竞争关系;d如果大量死亡,相当于c失去了天敌,一段时间后c会大量繁殖;c大量繁殖必然加大对a的捕食,所以a的种群密度会降低;若持续干旱,a大量死亡,生产者数量减少,必然使得该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c、d都会大量减少;如果受到外界干扰经过一段时间能够自动恢复,说明该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而该生态系统仅有四个种群,物种多样性程度低,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热带雨林。
答案:(1)竞争 (2)c a (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
20.(13分)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实现的,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递。?
(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
(3)实验二与实验三比较说明?。?
(4)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 ,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做法? 。?
解析:实验一说明雌虫能够吸引同种雄虫,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信息传递。实验二说明雌虫和雄虫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被封闭的玻璃管隔开了。实验三说明能够在雌虫和雄虫之间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是由雌虫腹部产生的。实验四浇汽油是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但仍可吸引异性,说明传递信息的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答案:(1)信息 (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 (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 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这篇2015高一年级生物寒假作业习题精选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类群”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腐乳的制作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知识点
最新高二生物下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聚焦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单元重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知识重点: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重难点:通过激素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免疫调节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三单元重点解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难点:种群的特征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第1课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6章本章导评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第2课时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七章第2课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第4课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7课时植物茎的输导功能(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4课时细胞分裂与分化(1)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7章第2节动物的行为(1)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5课时细胞分裂与分化(2)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8章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第2课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检测卷(一)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1课时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4课时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1)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检测卷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7章本章导评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1课时植物种子的萌发(1)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本章导评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第6课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6章第3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5章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2课时植物种子的萌发(2)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6章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2)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6章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1)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18章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3课时植物根的生长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6课时植物茎的输导功能(1)伴你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