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2015-2016年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模块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生物学是21世纪的主导科目。小编准备了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模块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
1.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2.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3.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4.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5.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C.一个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是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6.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7.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既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有关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往往需要借助T细胞的传递
②病毒进入细胞之前,常由体液免疫降低病毒的感染力
③在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后,常需要抗体来协助消灭抗原
④体液免疫针对细菌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毒病原体
A. ①④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8.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部位时,将会出现 ( )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所产生的冲动可沿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
D.所产生的冲动可通过神经纤维的断口
9.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是 ( ) A.神经调节 B.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 C.激素调节 D.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
10. (2011年海淀检测)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正常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多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传出神经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12.关于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典型实例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应属次生演替的实例
C.群落中各种群间不存在地理隔离,因而能进行基因交流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可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种群分层分布提供了基础
1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
产者或消费者 ②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③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④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14..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 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吞噬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二、填空题
15.图一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A、B分别表示神经元的结构;图二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结构中涉及到________个神经元,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突触。
(2)图二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___(填编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
(3)从图一可知,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的________,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从而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
(4)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结构⑤________(填结构名称)的数量将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结构⑤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
(5)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________,对刺激________(填有或无)感觉。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阻断了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的兴奋传导。
16.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在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中,1~4号加等量的清水,3、4号加少许河泥,1~4号放人同样的金鱼,2~4号加等量的金鱼藻,用橡胶塞塞紧。1~3号放在阳光下,4号放人黑暗的纸箱中,均放于室温20℃条件下。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哪条生活时间长?为什么?
(2)上述1~4哪个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为什么?
(3)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号锥形瓶相比较,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号锥形瓶中的鱼存活时间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根本的能量来源;3号锥形瓶的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
(6)欲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
17.右图为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用+(促进)或-(抑制)表示图中A.B.C.D四处的作用性质。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受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E( )的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3)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又受血液中 含量多少的调节和控制。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实现体温的稳态,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可有效减少散热,同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答案为D。
答案:D
2.A
解析: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互利共生;鲸骨架、细菌、蠕虫不是捕食食物链;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蠕虫、细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相同,为异养厌氧型。
3.解析:由题意知,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可知兴奋由乙传向甲,故可推测:①图未发生兴奋,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相同,均为静息电位,处于极化状态。②图甲处膜外电位高于乙处膜外电位,乙处可能处于动作电位发生过程,即去极化。③图乙处已恢复至静息状态,甲处未兴奋,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相同,均为静息电位,处于极化状态。④图乙处膜外电位高于甲处膜外电位,甲处可能处于动作电位发生过程,即去极化,乙处为静息电位,即极化。⑤图兴奋已传过甲,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相等,甲乙两处均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处于极化状态。
答案:D
4.A
5.A
6.D
解析: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包括光合细菌、蓝藻、绿色植物等,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
7.C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①~③正确表示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④中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对象表达错误。
8.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反射弧,传入神经纤维只有一条,起源于伸肌,传出神经纤维共有两条,一条支配伸肌,一条支配屈肌,所以A项正确;b处位于脊髓中的灰质区域,灰质除可作为低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外,还担负着与大脑皮层联系的责任,B项正确;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后,a处先后经历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过程,因此C项正确;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刺激Ⅱ处,冲动不会传递到神经中枢,因此不能称为反射,D项错误。
答案:D
9.C
10.B
11.解析:裸岩演替为森林,森林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答案:C
12.解析:兴奋在多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以递质的形式进行的,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答案:C
13.C
14.D
15.B
二、填空题
16.(1)3 2 (2)①由正电位负电位 (3)树突 (4)突触 增加
(5)运动障碍 有 (6)②(同时或单独填①也可以)
解析:由图可知,A表示轴突,B表示树突。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突触。观察图一可以得出共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膜外由静息状态时的正电位转变成负电位。观察图一可以得出,神经细胞表面积较大的原因是树突较多。由于传出神经受损,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导致下肢运动受阻,但是传入大脑的神经元正常,故仍有感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主要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使兴奋不能传入神经中枢和效应器,故既没有感觉也不会运动。
17. (1)1号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较长。因为4号瓶中虽然有金鱼藻,但置于黑暗处,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金鱼藻的细胞呼吸消耗水中溶解的O2,故1号瓶中的金鱼生存时间更长。
(2)3号瓶中的金鱼。因为3号瓶置于阳光下,有稳定的能量来源,金鱼藻和金鱼的细
胞呼吸共同消耗水中溶解的O2产生CO2,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消耗CO2,向水中提供O2。清
水、河泥又为植物提供水和无机盐,河泥中的分解者将金鱼粪便分解为无机物供金鱼藻利
用,这种状况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故3号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最长。
(3)水、温度和光照 4号无光照
(4)最短 太阳能 瓶内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无法长期保持稳定
(5)不能。应再设置一组5号瓶与3号瓶对照,除加入进行烘烤过的(杀死其中微生物)
河泥外,其他成分和条件均与3号瓶相同,观察并记录结果。
(6)再设置一组6号瓶,其内除不加入金鱼藻(生产者)外,其余均与3号瓶相同。
18.(1)+. +. -. - (2)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 (3)甲状腺激素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三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素材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三 DNA片段的PCR扩增》word学案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三 DNA片段的PCR扩增》word素材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word学案3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三节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教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学案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word学案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学案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二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二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word素材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三节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word素材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素材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word学案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三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word教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