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史话 >细胞学说的创立者
与另一个细胞学说创立人施莱登的外向性格比较,施旺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型,他对外部纷纷扰扰的实际缺乏兴趣,他性格懦弱且缺乏足够的自信。施旺比施莱登小六岁,是一位金匠的儿子。从少年时代起,内向的性格使施旺对宗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6岁时,他辞别故乡,进入位于科隆的耶稣教会学院学习宗教。在学院中,施旺接触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奇特现象的描述,他觉得自然界和人类的发展体现了一个自身逐渐完美的过程。为了论证这个规律,施旺离开教会学院,到大学中去学习医学,并最终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在柏林,施莱登与布朗的相遇催生了细胞学说;同样是在柏林,1837年施旺与施莱登的相遇,使细胞学说扩展到了动物界。
施旺后来回忆说:“一天,当我和施莱登一起用餐时,这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向我指出,细胞核在植物细胞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立刻想起曾在脊索细胞中看见过同样的‘器官’。在这一瞬间,我领悟到,如果我能够成功地证明,脊索细胞中的细胞起着在植物细胞的发生中所起的相同作用,这个发现将是极其重要的”。
用餐结束后,施旺立刻着手证明动物细胞中细胞核的存在。他首先选用的材料是动物的脊索细胞和软骨细胞,因为它们的结构与植物的细胞壁相似。他如愿地观察到了细胞核。此后,他又研究了许多其他种类的动物细胞。在当时的条件下,观察动物细胞远比观察植物细胞要困难得多,因为动物细胞有些非常小,通常都很透明,不宜观察。尽管如此,施旺还是证明了在众多动物的组织形态中,都有细胞核的身影。
1839年施旺在《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他从动物科学的角度得出的细胞学说:细胞是构成动物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的基本构成大体相同,虽然不同动物细胞的作用不见得相同,但各种细胞的发生是相似的。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由细胞组成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都含有细胞膜、细胞内含物和细胞核。
施旺发表了自己最重要的论文后,就离开了德国,到比利时的大学中担任解剖学教授。后来,相继有8所德国著名大学以优越的待遇邀请他回国任教,都被他一一回绝。施旺过于内向,使他不愿意在德国的大学中担任教授,那将更多地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与其他学者面对面地辩论,这不是他的风格,所以最终他还是选择在宁静的异国他乡度过余生。1882年,施旺因中风逝世。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章课时9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2)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七章第2课时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检测卷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自我评价课课练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章课时6营养物质的作用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5课时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2)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7章课时12能量的释放和利用(1)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3课时植物根的生长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章课时8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课课练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5章课时5饮食与营养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2课时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5课时细胞分裂与分化(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3课时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6章课时10食物链课课练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单元自我评价课课练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6章课时11食物网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1课时植物种子的萌发(1)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7章课时15人体的呼吸(2)课课练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7章课时13能量的释放和利用(2)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第1课时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四章第1课时单细胞生物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9课时植物的开花和结果(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第3课时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伴你学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课时6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课课练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3课时探索生命的方法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五章第6课时植物茎的输导功能(1)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2课时探索生命的器具(2)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第1课时我们周围的生物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第1课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伴你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第3课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1)伴你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