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图库 >动植物图库 >玉米矮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在田间主要由蚜虫传播,可经摩擦传染。玉米苗期,小麦是介体蚜虫的主要来源,部分则来自杂草和其它作物。资料介绍,玉米感染病毒后,在25.6℃条件下3天即可发病。
一、症状表现
最初在心叶基部沿叶脉向上形成许多虚线状退绿小圆点,以后逐渐形成断续条点,再扩展至全叶,一般第1片病叶失绿,从基部沿叶脉两侧向上扩展,形成倒八字形,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脉间叶肉逐渐失绿、变黄,而两侧叶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状花叶。感病后的植株表现不同程度的矮化,早期感病植株矮化严重,后期感病植株矮化较轻,一般较正常植株矮化10%~30%,感病较重矮化50%。重病株早期心叶扭曲成畸形,叶片不能展开,植株明显矮小,抽雄后雄穗不发达,分支减少甚至退化,果穗变小,秃顶严重不结实。
二、发病规律和流行条件
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幼苗3至7叶期最易感病;与小麦邻作、间作玉米田发病重;与草滩、水渠、道路相邻的田块发病重;地边发病重,地中心发病轻;浅山、沟底滩地、避风向阳地发病重;沙地、瘠薄地,管理粗放、杂草多的地发病重;晚播的发病重;适期早播使植株感病避开蚜虫迁飞传毒高峰期的发病轻;覆盖地膜的发病轻,露地的发病重;夏播地比春播地重。
三、防治措施
1、清除田间杂草,拔除感病弱苗,减少毒源;
2、施足底肥,合理追肥,适时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其抗病力;
3、做好冬小麦上蚜虫防治,压低传毒介体数量,减少转移到玉米上的蚜虫量;
4、发病初期喷施病毒酰胺或病毒A等抗病毒制剂加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杀虫剂和能增加叶绿素的微肥和叶面肥,如锌肥、植物动力2003、永业生命素等,连喷3次以上可有效控制危害。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殖》word学案一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ppt课件2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word教案三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六章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ppt课件包(含素材)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ppt课件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一节《动物运动的方式》word教案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五章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ppt课件包(含素材)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ppt课件包(含素材)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2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ppt课件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ppt课件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ppt课件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ppt课件2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一节《遗传和变异现象》word教案一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ppt课件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六章第五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ppt课件包(含素材)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ppt课件之二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ppt课件2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ppt课件1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ppt课件包(含素材)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四章第一节《单细胞生物》ppt课件包(含素材)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三节《其他生物的生殖》word学案三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四章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ppt课件包(含素材)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ppt课件之一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二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ppt课件之二
2012秋苏教版七上第五章第三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ppt课件包(含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