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摘要】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寄语:勤学苦练,慎思笃学,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学习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自主学习】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或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 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 并使 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 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 ,食物网越 ,其自动调节能力就 ,抵抗力稳定性就 。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 ,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 ,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
【重点分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重点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难点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联系。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什么是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如图5-13:
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下面我们举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果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反馈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它常常是爆发性的,所经历的时间也很短。从长远看,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2.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的主要内容
(1)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成熟稳定阶段)而具有的一种自稳能力。
(2)它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
(3)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它取决于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5)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外来干扰超过该限度,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典型例题】
例1.调查某湖泊的水质污染状况,在注入湖泊的四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水源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水源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3号水源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水源水样中浮游动物、植物均有发现,但数量不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该湖泊的污染中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
A、3124 B、3142 C、4213 D、243
例2.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肉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反馈矫正】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所有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B.在不同的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效率都是相同的
C.各营养级的生物主要以有氧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D.不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相同的
2.在美国的亚利桑喀巴高原上狮子、狼捕食鹿。为了保护鹿,人们就开始对鹿的这些天敌进行了大规模的驱赶和捕杀,若干年后,鹿的数量剧增,以致它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许多鹿饿死了,其他的鹿啃食树皮,因而树也死了,对鸟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大量流失。你认为造成上述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根本因素是 ( )
A.鹿的繁殖能力太强 B.缺乏足够的水,使高原上草的生长受到影响
C.鹿的适应能力太差 D.人类的干预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
3.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A、减少肉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4.下列是几种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特点,你认为哪一种较为稳定?( )
A、食物链较长 B、食物链中消费者较多
C、生物种类较少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5.图5-16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5-16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6.判断下列有关食物链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
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人艾滋病病毒不能称作食物链
C.沿着食物链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D.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7.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太阳能 B.足够的有机物 C.氧气 D.水分
8.用英文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用箭头表示食性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下图中哪种食物链或食物网中a种群较为稳定?( )
9.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淡水湖中,有很多绿藻,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消遣。下列方法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的是( )。
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完全除去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C、完全除去肉食性鱼类 D、大量引入吃浮游动物的鱼类
10.天然森林很少发现松毛虫害,而人工营造的马尾松林常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 )
A.人工林内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B.人工林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C.马尾松对松毛虫抵抗力差 D.该地区气候适于松毛虫生长、繁殖
1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可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生长良好。造成这种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原因是 ( )
A.缺水干旱 B.食物链被破坏
C.环境严重污染 D.植被被破坏
二.非选择题
12.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图5-17的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羊群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5-17
(1)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其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 .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
(3)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可刺激牧草分蘖,促进牧草生长,该草原的最适放牧量应为 ,乙图中 点所对应的放牧量。
(4)乙图中的 所对应的放牧量为保护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
13.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人工建立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图解,可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请据图回答:
(l)这个农业生态系统中所需能量都来自 。
(2)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
(3)除了图中列出的生物种类外,这个生态系统还必需有 等生物作为 。
14、右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
(1)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
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
(2)A与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C与D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苔类的能量最多有___%的传递给生物A。
(4)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
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
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生物B和生物C的关系的是_________。
14、(1)7条;I、D、A (2)捕食和竞争;捕食 (3)4 (4)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以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5)乙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查字典生物网也会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能给您带来帮助!下面请看更多频道: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5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ppt课件9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6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6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ppt课件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六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ppt课件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ppt课件7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5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ppt课件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7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ppt课件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7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8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ppt课件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6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ppt课件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flv素材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4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一节《来自生物技术的忧虑》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5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三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ppt课件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ppt课件8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7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ppt课件6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ppt课件7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