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首个经导管“中国人工瓣膜”的发展 - 查字典生物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资讯 >推动首个经导管“中国人工瓣膜”的发展

推动首个经导管“中国人工瓣膜”的发展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3-28

3月23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海洋环境探测专家潘德炉、杂交水稻研究员程式华三人,荣获“2015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经导管“中国人工瓣膜”,每年将挽救4—5万患者

作为三位科学家中唯一的医生,王建安32年来只钻研一类疾病——心血管疾病。把手术做到精确和极致是临床医生的终极追求,但这也只是成为一个顶尖医生而不是科学家。

王建安更大的贡献在于积极探索医学产学研合作,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进步,实现了众多突破,如用一种特殊“胶水”修复心壁,给心脏装"降落伞"挽救心衰患者等等。

而如今,他又用中国心血管史上第一个自主创新的经导管“中国人工瓣膜”,为4—5万重度心脏瓣膜病老年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老年人第三大心脏疾病:心门坏了

心脏瓣膜疾病,位列老年人心脏疾病第三位。简单说,心脏瓣膜是心脏的“门”,随着心脏的每一次跳动收缩,各“心门”有序地开合,配合全身的供血循环。

随着年龄增大及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疾病影响,心脏瓣膜就可能出现问题,如退化、钙化,导致“心门”不能正常打开或闭合不紧,由于心脏的血液无法正常射出,会造成供血不足,心脏负荷过重——心绞痛、心律失常、晕厥、猝死、心力衰竭,这里的每一项都会危及生命。研究表明,75岁以上老年人的心脏瓣膜病发病率高达13.3%。

对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曾经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但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等,可是对很多老年人来说,身体已无法承受这样的开胸大手术。

在中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20万新增主动脉瓣膜病变的患者等待治疗,保守估计,其中不适宜外科手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约有4-5万人。

人工瓣膜(外层是合金框架,内部是生物瓣膜)

心脏“阀门”坏了,不开胸也能修

王建安带领的心脏瓣膜团队则成为了这些患者的最后希望。2013年,王建安团队国内领先开展经导管(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简单来说,就是不开刀,而是通过股动脉把人工瓣膜送至心脏的病变部位,人工瓣膜打开后就会取代原本已损坏的瓣膜。

显然,这样的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并发症的几率也小。目前,仅主动脉瓣置换术,浙医二院就已经完成了150例,占国内的30%左右,患者中年纪最大的超过了90岁,平均年龄78岁。70岁的屈阿姨上周二就做了这样的手术。屈阿姨说,“家里住在四楼,原来爬两步楼梯,就要歇好久,稍微动动就喘得不行。没想到手术几天后就能下床行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屈阿姨手术中用的就是自主创新的“中国人工瓣膜”。3月24日,浙医二院还与该瓣膜的生产企业合作成立了浙江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王建安成为首任院长,目标是经过二、三年的努力,开发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等全套人工瓣膜。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生物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欧启行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曹霄霄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宋念念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视频实录-徐美娜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罗新书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袁丽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王维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孟凡双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刘娜新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视频实录-梁建

与“推动首个经导管“中国人工瓣膜”的发展”相关文章

热门生物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