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百科(11) - 查字典生物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中学生物百科(11)

中学生物百科(11)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4-22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antibody)是由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针对复合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杂交瘤是用人工方法使骨髓瘤细胞(纯系小鼠的腹水瘤型浆细胞)与已用抗原致敏并能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常用致敏动物的脾细胞,起作用的是其中的b 细胞)融合而成的。用来使上述淋巴细胞致敏的抗原有人和动物的t 细胞、b 细胞、红细胞、肿瘤细胞、各种微生物或其他抗原物质等。这种融合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能大量、无限繁殖的特性,又具有b 细胞能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由于一个b 细胞克隆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产生相对应的抗体,所以一个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单个杂交瘤细胞,也只产生某种单一的抗体。采用适当方法把杂交瘤细胞分离出来,进行单个细胞培养,使之大量繁殖,则在该培养液中增殖而形成的细胞克隆,只产生完全均一的、单一特异性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若把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进行大量培养,或注入原系动物腹腔中,则杂交瘤仍以腹水型方式生长,在培养液或腹水中会含有大量单克隆抗体。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来的单克隆抗体纯度高、专一性强、效价高,使用时可免除不同细胞及微生物种或株间血清学上的交叉反应,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另外,在研究细胞表面标志、提纯可溶性抗原、进一步研究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性生殖

(monogeny)又称孤雌生殖(parthenogensis)。卵子不需要精子而自行发育的生殖方式。

自然单性生殖 自然界中许多无脊椎动物及一些脊椎动物(某些鱼类和两栖类、蜥蜴、火鸡)的卵子不经过受精而能发育成能生存的个体,成为正常生活周期或正常生活周期的一部分,称自然单性生殖。目前已发现有近30 种蜥蜴是行孤雌生殖,一代又一代繁殖,后代皆为雌性,称有性孤雌生殖。蚜虫是在秋季进行有性生殖,到春天后又行单性生殖,二种生殖方式周期性交替进行,称周期性孤雌生殖。还有一种卵,需要精子进入,促使卵活化,最终导致卵发育,但精子没有遗传信息参与子代的发育,称雌核生殖 (gyno-genesis),如银鲫。

人工单性生殖 采用各种方法(物理或化学因素)激动未受精的卵发育成胚胎或后代。已在家蚕、鱼、蟾蜍等多种动物中试验成功。朱洗等(1961) 成功地将人工单性生殖的蟾蜍,经冬眠和催青,使其产卵,并能正常发育,培养出世界上第一代没有外祖父的蟾蜍。哺乳动物的卵经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卵激动,单性生殖的胚胎大部分在卵裂早期死亡,有的可发育到胚泡,个别的可生出,但很快死亡。此外,一些两栖类的受精卵,经紫外线照射,使卵原核失活,而由雄核发育的单倍体胚胎都不能完成变态。如使单倍体加倍,可有极少数胚胎发育到性成熟。

胆固醇

(cholesterol)一种固醇,是动物质膜的重要成分,动物细胞器膜的含量要少些。血浆中的脂蛋白也富含胆固醇,其中约70%与长链脂肪酸构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可以皂化。胆固醇c(3)上的羟基为其极性头,分子的其余部分疏水,为非极性尾。由于环状结构的刚性,胆固醇的存在降低了膜的流动性。胆固醇是固醇类激素的前体,固醇类激素可以调节多种生物功能,如性发育和糖代谢。胆固醇也是体内一切其他固醇类物质的前体,如皮肤中的7-去氢胆固醇(可转变成维生素d)和胆汁中的胆酸等。胆固醇可从乙酰辅酶a 经复杂的途径生物合成。一般较难吸收,吸收量也有限。尽管大量进食胆固醇,仍约有60%血浆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如长期不进食胆固醇,也只能使血浆胆固醇降低10~25%。

氮循环

(nitrogencycle)氮元素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氮以氮气、无机氮化物、有机氮化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在大气中,氮的含量占79%,但绝大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只有通过固氮作用,使氮和氧结合成硝酸盐(no3-)和亚硝酸盐(no2 -),或使氮和氢结合成为氨(nh3),才能被植物利用。在闪电和宇宙线产生的高能作用下,大气中的氮能分别与氧和氢结合成硝酸盐和氨,随雨水降至地面,这是大气固氮过程。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有固氮功能,某些蓝藻也能固氮,由于这类生物的固氮作用,每年平均能为每公顷土地提供100~200 千克氮。工业固氮是人类开辟的固氮途径,估计到本世纪末,每年全球的工业固氮量可能超过1 亿吨。植物从土壤中的硝酸盐或氨中吸收氮,再将其转化为氨基酸贮存在体内。动物以植物为食,植物中的氮就转移到动物体内。动物粪尿和动植物遗体,在土壤里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氨,这些氨可能逸入大气,也可能被植物利用,或经过硝化细菌作用转变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而被植物重新利用。土壤里的一部分氮还可能随雨水流入水域,被水生植物利用。同时,土壤中的一部分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分解出游离的氮而返回大气。当生态系统中一部分氮由于挥发、淋溶或流失等原因而消耗后,很快就能从各种形式的固氮中得到补偿。在人类未大量施用氮肥和种植豆科植物前,自然界里的固氮作用和脱氨作用基本上是平衡的。人类对氮循环的主要影响是在燃烧化石燃料时产生大量二氧化氮和一些次生污染物,危害人类健康。另外,过多的硝酸盐(与磷一起)输入水体,使那里出现“富养化”问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生物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王小婷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安卓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王贵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李丹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梁莹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林青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吴丹丹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张冰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刘新兰

2019年北京中考生物真题解析3

与“中学生物百科(11)”相关文章

热门生物知识大全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