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计划总结 >初二上学期生物《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学计划
对于学生而言,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心目中总有一种神秘感,初二上学期生物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学计划可以满足学生对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练习题】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同步练习~
1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描述人的染色体组成和传递规律;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理;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观察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人类的性别决定和生男生女的比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认同男女性别比例的重要性。
1.2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染色体的传递规律,解释人类性别决定的原因;
难点:理解人的性别决定方式。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染色体以及人类性别决定的有关资料,准备模拟实验的材料。老师制作染色体传递和性别决定的flash课件。
2 教学过程
2.1 导入。本节可以从首届东亚运动会的性别鉴定新技术引入课题,或者是身边的事例如邻居家的阿姨生了一个女儿,可是丈夫却嫌她不会生儿子,对她又打又骂,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生男生女真的是由妈妈决定的吗?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2 男女染色体的差异。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的染色体图谱,重点观察22对染色体与一对性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区别,然后归纳总结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类型、性染色体的功能、表示方法等。教师提问:你能否表示人类染色体的组成呢?学生经讨论后可以总结出男性为22对+XY,女性为22对+XX。
2.3 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在学生了解人类男女染色体区别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人类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无论是亲代还是后代,根据大家在课前搜集的资料,谁能说出染色体在亲后代之间是怎样传递的呢?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回答可能不完善,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补充,以形成统一的认识。(由于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23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人类染色体传递的flash动画,强调: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并不是单纯的数目减少一半,而是每一对都减少一半,当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时,精子的一半与卵细胞的一半又形成了23对染色体,即受精后数目恢复正常。在学生理解了染色体传递的过程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染色体的这种传递方式有什么意义?(后代的体细胞具有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父母的遗传信息随之传给了后代。)
2.4 人类的性别决定。教师提问:我们明白了人类染色体的传递规律,那么,人类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测,有的已经搜集到这方面的资料),为了验证规律,请大家根据在课前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做模拟人类性别决定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参照课本。
模拟实验二:用黑白围棋子代替课本实验中的黄白乒乓球。
模拟实验三:用硬币的正反面代替课本实验中的黄白乒乓球。
模拟实验四:用同等大小的黄豆和黑豆代替课本实验中的黄白乒乓球。
多媒体展示、比较各小组记录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小组记录的结果是否有代表性?能否说明问题?怎样才能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学生讨论总结后,教师点拨。(小组的实验结果带有偶然性,把全班的结果累加到一起,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多媒体展示人类性别决定的flash课件,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人类性别决定的规律,生男生女的机会与比例,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女性产生一种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精子,两种精子的数量相等,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也均等,所以,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且机会均等)
2.5 分析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问题:①社会中男女的比例是多少?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③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国家有什么政策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解决问题。
2.6 性别由基因决定。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性别也是一个性状,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为第三节“性状的遗传”埋下伏笔。
2.7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发言,了解学生的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和同学探讨)。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从染色体层次上描述了遗传物质的传递以及性别决定的机理,初二上学期生物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教学计划也是考试的重难点,一定要记牢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