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称正常使用手机中毒可能性几乎为零 - 查字典生物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博览 >医学专家称正常使用手机中毒可能性几乎为零

医学专家称正常使用手机中毒可能性几乎为零

查字典生物网 2013-01-17

一切取决于接触方式和接触剂量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人们使用有毒的手机,是否会发生化学品中毒、重金属中毒和网上流传的生殖毒性呢?环顾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有毒的物品恐怕不只是手机。在空调机、彩电、冰箱、洗衣机、家庭影院设备、电脑等家用电器中,如果也进行类似的拆解分析,相信上述物质也会存在,只不过大多数电器和电子产品置于室内,而手机握在手中。现有的医学研究证实,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使用环节,并未使消费者面临化学品中毒、重金属中毒增加的风险。

中毒是由毒物引起。何为毒物?毒物是指以一定方式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暂时或永久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损害的物质。但是严格说来,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有毒或绝对无毒的物质,一切取决于接触方式和接触剂量。氧气和水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基本营养素,但是给新生儿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有可能导致化学性视网膜损害;给患者不恰当地补水,可能导致以脑水肿为主要表现的水中毒。

正常使用手机中毒可能性几乎为零

就手机使用者与手机中有害物质的接触方式而言,电子产品中作为阻燃剂应用最广泛的多溴联苯醚,需要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添加到复合材料中,处于固化状态,该类物质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其急性毒性很低,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高达5800至7400mg/kg,没有证据表明,正常使用手机的微量接触会导致健康损害;而多溴联苯醚作为一种环境持久污染物,通过空气、水源和食物的人体暴露,恐怕大大超出使用手机的有限接触。

就手机使用者与手机中有害物质的接触方式而言,铅、锡、铬、汞和镉等重金属封存于电子元件或塑料材质中,接触机会和剂量有限。由于金属类物质不会通过皮肤吸收,而呼吸道吸收需要在300 —1800 高温条件下,金属处于熔化状态才有可能通过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吸收。在手-口污染环节,经消化道吸收比例最高的是铅,吸收率在7%-45%之间,其他金属的吸收率大体在3%-10%之间,因此有害金属能否经消化道吸收中毒,关键取决于手部皮肤污染剂量和个人卫生习惯。考虑到正常使用手机,人体与含有铅、锡、铬、汞和镉等重金属材质的接触是一种间接状态,在理论上和医学实践过程中,面对人数众多的手机使用者,都未发现由此导致体内重金属超标的证据。

手机与其他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的有毒,实际上体现在电子垃圾无序的回收、拆解环节,而不是使用环节。在处理和回收电子垃圾过程中,直接丢弃与随意焚烧,会导致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和多种重金属的环境污染,通过大气、水源和食品给人们带来潜在的危害。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生物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刘杨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罗新书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视频实录-刘淑梅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刘娜新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刘耀丹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视频实录-杨小东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视频实录-杨宇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鄂添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梅艳丽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孙淑琴

与“医学专家称正常使用手机中毒可能性几乎为零”相关文章

热门生物博览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