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第六章第一节蝗虫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因为:蝗虫是昆虫的典型代表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节肢动物的基础。通过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学习,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一是幼虫的“龄”,即“龄虫”,对于初一的学生不能立刻弄明白。龄是指在一定龄期中的具体昆虫幼虫的虫态。所谓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其二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其三是世代的概念,所谓一个世代是指昆虫由卵开始,到成虫产生后代为止,个体发育经过一个周期。世代的长短,因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运用昆虫三个共同特征来判断哪些节肢动物是昆虫,哪些节肢动物不是昆虫。
4。蝗虫的口器和呼吸是本课的另一难点,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和虹吸式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演化而来。观察蝗虫的口器的顺序不能搞乱。蝗虫的呼吸方式是学生不知道的,其结构也不易观察到。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
设疑启动
引出课题
→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
→
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
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的说明:
(1)导言的设计。
①由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等等,学生这时已经按捺不住了,这样的引言干净利落,直接将本课的主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就讲蝗虫。同时从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兴趣油然升起,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把教材前的四种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放在其他节肢物动中讲解。
②其他引言方式:按教材顺序引入,先导出章的题目再导出节的题目。这样比较麻烦也耽搁时间。设疑导入和录像导入也比较好,但没有实物导入节省时间,因为本节课内容多实验量大,所以要选一种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
(2)关于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的教学。
教师应该本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节省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
①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教师出示观察提纲: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要求学生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两个同学配合好,教师要适时出示蝗虫模型(或大屏幕)给予指导。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蝗虫外形观察记录表
身体部分
器 官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7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二节《胚胎工程》
浙科版生物选修1实验4《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ppt课件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ppt课件4
浙科版生物选修2第二节《生物净化》ppt课件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6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ppt课件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3
浙科版生物选修2第三章《生物科学与健康》ppt课件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三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ppt课件1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5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8
浙科版生物选修2第四节《绿色食品的生产》ppt课件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二节《植物的克隆》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9
浙科版生物选修1实验5《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ppt课件
浙科版生物选修1试验10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ppt课件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二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ppt课件7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9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ppt课件5
浙科版生物选修1实验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ppt课件
浙科版生物选修2第二节《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疾病的防治》ppt课件
浙科版生物选修1实验3《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ppt课件
浙科版生物选修1实验8《果酒及果醋的制作》ppt课件
浙科版生物选修1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ppt课件之一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ppt课件2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三节《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二节《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总体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