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寄生兽》中的生物学:寄生、拟寄生到共生
最近热播的动画《寄生兽》中,除了这种奇怪的生物诡异的变形能力以外,还有许多值得吐槽的地方,比如动画和漫画画风的差异呀,为什么主角也叫新一却没法杀死在场的人之类的。不过总的来说,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找真实感的人脑子一定有问题——我们一般把这种问题称为“脑洞”。
而这部动漫,两位主角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是令人忍不住脑洞大开。
小右的变形参考设定图。图片:岩明均/讲谈社
不但寄生,还要操控思维
在《寄生兽》中,寄生生物似乎演化出了一种非常逆天的生存策略,如果它们真的是演化的产物。它们和三次元里各种寄生虫一样,夺取宿主的营养,不过它们干脆直接取代了宿主的神经系统,从而可以控制宿主的活动。不过在自然界的寄生关系中,寄生生物控制宿主神经系统的例子也有一些,例如铁线虫。
铁线虫并不是一种动物,而是铁线虫纲(Nematomorpha)下所有动物的总称。它们需要水才能繁殖,但是螳螂显然没事儿不会去水里溜达。为此,铁线虫幼虫发育成熟后,会利用一种蛋白质操纵宿主的神经系统,使宿主不由自主地接近水源,把自己淹死,然后再钻出宿主身体进入水中繁殖。铁线虫的宿主一般是螳螂或者一些其他昆虫,但是有时候也会寄生在人体,不用太过紧张,因为它们还控制不了人类的思想。人在吃了带着铁线虫幼虫的昆虫或者喝了带着幼虫的生水后,铁线虫的幼虫会侵入人体,并在体内存活许多年,让人尿频、腹泻,虽然颇为难堪,但好歹不会有生命危险。
从螳螂体内钻出的铁线虫。图片:Hoffinton Post
尽管寄生兽们习惯像僵尸一样吃掉宿主的大脑,然后再像铁线虫或者像寄生在蜗牛身上的彩蚴那样控制神经系统,但和其他寄生虫一样,寄生兽们也必须尽力维持宿主的存活,甚至还必须小心地维持宿主剩下的部位的健康。在现实世界中,寄生虫们通常会拥有无比复杂的生活史。例如曾经席卷我国南方的血吸虫,幼虫毛蚴就需要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然后才能感染人体。不论是哪个环节出了一点问题,血吸虫就无法完成它们的生活史,因此只要消灭钉螺就可以抑制血吸虫病的流行。科学家认为,寄生虫们之所以演化出这种诡异而复杂的生活史,是为了保证不会出现大量寄生虫同居在一个宿主体内,导致宿主死亡,无法完成自身种族的延续。
比洗脑更复杂的棋局
不过,比起控制神经,有些寄生虫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改造宿主的身体。
在动画中,小右的碎片进入新一体内,新一变得力大无穷,敏捷过人,甚至性格从原来的怯懦变得刚毅,而在现实中,血吸虫也能改造宿主的身体——只不过不是让宿主力大无穷,而是让宿主多几条腿。
而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种吸虫,在它们的生活史中需要依次感染螺和蛙作为中间寄主,最终通过捕食途径进入鸟类体内。蛙类的神经系统显然比昆虫更加复杂,直接控制它们的行为似乎不是那么容易,但是这种吸虫演化出了一套更有意思的策略。吸虫感染了宿主蛙类的蝌蚪时,会影响宿主的发育,导致成蛙长出五条腿,甚至更多——腿多了可不代表更灵活,要知道本来控制四条腿的青蛙大脑突然需要面对更多的腿,计算能力自然就不够了,这些变得手足无措的宿主蛙们自然就更容易成为鸟类的盘中餐。
五条腿的青蛙。图片:Brandon Ballengee
那么性格又是怎么回事?在一些小样本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弓形虫的感染似乎会影响宿主的性格;同时,还有研究发现弓形虫(又是它)感染似乎和自杀率有那么点关联。
小右对身体的改造,让新一变得冷静,自然也就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了。
每一次新生都是一次死亡的拟寄生
一切艺术都是源于自然的,像寄生兽这样不仅寄生在人身上,还以人类为食的情况,在自然界中被称为拟寄生(parasitoid)。拟寄生又叫类寄生,本质上是一种捕食,只是过程有些像寄生而已。拟寄生过程简单粗暴——从体内吃掉宿主就可以了。实际上,一切昆虫对昆虫的疑似寄生行为都属于拟寄生,因为宿主必定死亡。
最著名的拟寄生现象,大概就是各种寄生蜂对付各种毛毛虫了。不少成年寄生蜂都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但它们的幼虫却以凶残著称。成年姬蜂是一类在花丛中飞舞的纤瘦昆虫,以花蜜为食;它们会把卵产在植食性昆虫的幼虫、卵或者蛹上;破壳而出的姬蜂幼虫会潜伏在植食性昆虫体内,以它们的血肉为食,待到姬蜂羽化之日,便是宿主丧命之时。
菜粉蝶镶颚姬蜂(Hyposoter ebeninus)正在菜粉蝶(Pieris rapae)幼虫身上产卵。姬蜂在毛虫体内孵化后,将以这些菜粉蝶幼虫为食,直至成熟,“破虫而出”。图片:phys.org
从人类的角度看,植食性昆虫多是“农业害虫”,而以它们为食的肉食性昆虫,自然就被人类大加开发利用,成为所谓的“益虫”了。在农业上,利用各种寄生蜂,通过拟寄生的方式进行防治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了。
虽然大部分拟寄生行为看上去都是简单粗暴的,但偶尔也会碰到一些操控宿主,让宿主变成“僵尸”的“艺术”行为。南美有一种真菌,会寄生在弓背蚁的大脑中,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便会操控弓背蚁爬上高处,例如高高的树枝上,此后不断生长的菌丝会最终杀死宿主,爆裂开来,将孢子散播向更远的地方。
说不清道不明的器官替代
无论是寄生还是拟寄生,无论寄生虫是否控制了宿主的神经系统,归根结底,还是非得损害其中一方的利益——这比起小右和新一的关系依然略显残酷。要让寄生虫吃掉宿主的某个器官,之后再代替那个器官替宿主好好工作?可能大家都会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但是我们发现了缩头鱼虱。
鱼嘴中的缩头鱼虱(Cymothoa exigua)。图片:MarCello Di Francesco
虽然名字里带有一个“虱”字,但缩头鱼虱和皮皮虾的关系更接近。这种神奇的寄生甲壳动物幼年时生活在鱼鳃上,当彻底成熟以后,雌性缩头鱼虱爬上鱼类舌头,然后吸食舌头上的血液,最后导致宿主舌头完全萎缩——听上去似乎挺糟糕的,不过鱼类的舌头并不是拿来尝味道的,缩头鱼虱在宿主舌头萎缩后就占据了那个位置,然后代替鱼类的舌头发挥功能,就像寄生兽成为新一的右手那样。缩头鱼虱甚至也会用锋利的爪子对付手贱的人类。
在人们发现被小右寄生的新一之前,缩头鱼虱可一直是自然界唯一一种能完全代替宿主器官的生物——当然,现在我们有三个例子了。
这就是第三个例子,比主角更像缩头鱼虱的宇田。图片:《寄生兽》动画截图
你我不分离的共生
广义上来说,寄生也被视为共生的一类,虽然“共生”一词,更多被用在双方互利或者至少对二者都无害的条件下。其中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被称为偏利共生;而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的则被称为互利共生。像缩头鱼虱,或者主角和小右那样,两个生物体最后达成一种合作关系,无疑这就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了。
自然界中典型的偏利共生的例子,是鮣鱼和鲨鱼。鮣鱼利用自己头顶上的吸盘,将自己吸附在鲨鱼、蝠鲼、翻车鱼、海龟、海象乃至小船的身上,以大鱼吃剩的食物碎屑以及寄生虫为食;而对于大鱼而言,小小的鮣鱼对于它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此往往也就默许了它们的存在。
两条鮣鱼(Echeneis naucrates)正在搭黑尾真鲨(Carcharhinus aMBLyrhynchos)的顺风车。图片:shutterstock.com
互利共生的一个例子是蚜虫和蚂蚁,蚜虫的主要食物是富含糖类的植物汁液,但是它们孱弱的消化系统并不能完全利用这些汁液中的糖,植物汁液经过蚜虫消化道的浓缩后,最终变成浓缩糖浆被排出体外,被称为蜜露。糖在自然界里受到很多动物的青睐,蚂蚁也不例外。在自然界中,高度浓缩的糖类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蚂蚁们选择了一个有趣的策略,它们直接把蚜虫搬回家里,当奶牛那样供着。蚂蚁为蚜虫提供新鲜的植物食材,让蚜虫生产蜜露供自己食用,而它们也担负着保护蚜虫的责任。
即便在互利共生中,双方也只是各取所需,各有利益,离开对方后尽管生活不易,但仍有办法能活下去,不过接下来要提到的另一种共生形式,则显得更加暧昧了。
演化来自合作,而非战斗的内共生
在动画的第6话中,主角被狠狠刺穿心脏,小右在暂时接替新一的心脏行使功能后,二人结成了更加亲密的关系。如果说共生只是“我们离开对方后不好过”,那么现在,两位主角的关系已经变成了“我们离开对方后谁也活不了”。别以为这是作者的原创,要知道和两位主角一样亲密的共生关系,在自然界中完全可以存在。当然,简单的“共生”无法描述这一关系,而“内共生”假说中的成员们则签订了这种契约。
随着剧情的进展,新一和小右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互利共生。图片:《寄生兽》动画截图
线粒体是几乎所有有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必备的细胞器,可是,它是怎么来的?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生物学家琳·玛古利斯(Lynn Margulis)把内共生假说发扬光大了。在这种观点中,大约10到20亿年以前,一种小型的,拥有有氧呼吸能力的细菌,寄宿在大型微生物宿主体内,起初二者的关系更像是寄生,然而之后,二者渐渐地达成一种平衡,小型微生物最后终于抛弃了自己的大多数基因,成为宿主的一部分。
这听上去就像个神话故事,不过这种事情一直在我们身边发生。有一种被称为卡巴粒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这种细菌可以通过内共生,赋予草履虫分泌出毒素杀死竞争者的能力。什么?你说你还想知道线粒体产生的过程?好吧,有一种(相对)巨大的变形虫,只能进行“糖酵解”,把摄入的糖变成乳酸放出少量能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但是,这种变形虫体内还生活着一些细菌,它们会分解变形虫“用剩下”的乳酸,产生更多能量——这个过程很可能是线粒体产生的第一步。而这些生活在变形虫体内的共生细菌们离开了变形虫,自己也活不下去——在共生中,它们和寄生虫一样,选择抛弃了大多数能力,以便和宿主更好地配合,最终,自身功能抛弃得更多的那些,变成了细胞器。而变形虫离开了共生的细菌,日子可能也不好过,因为充满氧气的环境,对于任何不能利用氧气的生物,都是有害的。
线粒体与质体形成的一个假说。图片:wiki commons/Kelvin Song,汉化:老猫
这个世界几乎有无限种可能,而不仅仅只是战斗或合作,无论是琳恩·玛古利斯本人所言的“生命并不是通过战斗,而是通过协作占据整个地球的”,亦或是许多人所理解的“自然演化就是鲜红的爪牙”,都不能代表全部。寄生、拟寄生、共生直到内共生,事实在告诉我们:自然的“想象力”远比人类丰富,所有人类能想到的东西,自然几乎都做到了。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类群”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腐乳的制作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知识点
最新高二生物下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聚焦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单元重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知识重点: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重难点:通过激素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免疫调节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三单元重点解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难点:种群的特征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群落的演替》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ppt说课稿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ppt复习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群落的演替》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ppt复习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三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ppt复习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课件5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2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ppt课件2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章《种群和群落》ppt复习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ppt课件4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三第4节《免疫调节》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