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实验常识 >生物实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A)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B)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3.脂肪的鉴定原理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 染成红色
三、实验过程(见书P18)
四、实验用品(见书P18)
五、注意
1.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2.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3.蛋白质的鉴定中先加双缩脲A,再加双缩脲B
六、讨论
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根据是什么?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11.5《脑与感觉》ppt课件2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11.3《听觉》ppt课件3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11.1《生物的感觉》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4.4《物体的沉浮》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4.3《气压》ppt课件2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8.2《形形色色的溶液》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4.4《物体的沉浮》ppt课件1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11.4《嗅觉、味觉和触觉》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2.1《生物》ppt课件1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第11章《感知与协调》ppt课件3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11.4《嗅觉、味觉和触觉》ppt课件1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第10章《健康的身体》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3.3《青春期与生育》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1.2《走进科学实验室》ppt课件2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9.3《磁铁及电流的磁效应》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3.4《性传染病》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2.3《分类》ppt课件1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第10章《健康的身体》ppt课件2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第11章《感知与协调》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2.1《生物》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3.1《生物的基本单位》ppt课件1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9.3《磁铁及电流的磁效应》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1.2《走进科学实验室》ppt课件1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3.3《青春期与生育》ppt课件2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8.1《溶液的形成》ppt课件3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2.2《生物的多样性》ppt课件1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11.2《视觉》ppt课件2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9.2《家庭用电》ppt课件1
2015秋上海版生物七上第11章《感知与协调》ppt课件2
2015秋上海教育版生物六上2.3《分类》ppt课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