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特点及原因
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特点及原因
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伴随产生许多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与动物异常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他向记者解释,有的动物异常主要与动物的感觉活动直接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声、光、电、地温、地气味等变化,导致动物生活环境改变,直接刺激动物的相关感觉器官所引起。
如海城地震前,震区地温增加了2~3℃,这就可能引起冬眠的蛇出洞。又如地震前,地应力会使动物居住的洞穴产生形变、破裂,造成地下水或地下有毒气体侵入等,直接影响穴居动物而导致其异常反应。还有的动物异常则可能是因为震前电磁场、静电场等发生变化,直接刺激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突然紊乱,如电磁波的异常可能对老鼠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刺激,使其出现成群聚居,在一起发呆的现象。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出现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 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 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 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 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 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
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
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
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
烦噪、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动物异常:包括哺乳类 (海狮、河马、鼠)、鸟类 (企鹅、麻雀、鹅等)、两爬类 (蛇、龟、鳄鱼)、鱼类 (泥鳅、大肚鱼、金鱼)、昆虫 (蚕)、环节动物 (多毛类、蚯蚓)、软体动物 (蛤、蚬) 等,这些动物震前都会有异常行为。鱼类、鸟类、蛇类、猫、老鼠、狗、牛等对声波和震波之剌激,反应非常灵敏,故地震前,它们常出现异常反应。对这些动物显现震前异常反应,中国历史上从唐代开始便有记载,例如开元占经地镜篇中有曰:‘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说明在地震地裂之前,出现了老鼠成群鸣叫的现象。
1、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西元1556年)一月二十三日夜,河南郑县内乡‘分闻风雨声自西北来,鸟兽皆鸣,已而地震轰如雷’(顺治郑州志)。
2、清仁宗嘉庆二十年(西元1815年),山西平陆强烈地震后,还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虞乡县志中曾经明确地指出:‘牛马仰首,鸡犬声乱,即震验也。’
3、在对震前动物异常反应的长期而大量的观察后,一些震区的中国先民还得到了震前‘水陆间生物顿有异象’的认识。例如民国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云南大关地震,震前一个月间,大关鱼类均浮水面,迨地震前数日,河水大涨,河鱼千万自跃上岸’(云南地震从考)。
4、宁河县板桥王石庄社员:7月27日,在棉花地里干活的社员反映,大群密集的蜻蜓组成了一个约30平方米的方阵,自南向北飞行。(同日,迁安县商庄子公社有人看见,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100多米、自东向西飞,持续约15钟),次日大地震发生。
5、昌黎县有一家养了二三百只鸽子,唐山地震前一两个小时,鸽子全部飞出窝,把主人和邻居都闹醒了,大家出来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随后又进屋睡觉,但刚一躺下,大地震就发生了。
6、唐山市殷各庄有一条狗,临震前那天夜里,就是不让主人睡觉,主人一躺下,它就进屋来咬,主人把它赶跑,上床睡觉,它又进来咬了主人一口,主人拿起棍子出房门追打,刚出去一会儿,大地震就发生了。
7、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屋檐下的老燕也带着两只剩余的小燕飞走了;据说,自7月25日起,这只老燕就像发了疯,每天要将一只小燕从巢里抛出,主人将小燕捡起送回,随即又被老燕扔出来。28日悲剧发生。
8、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船员们目睹:1976年7月25日,油轮四周海面上的空气咝咝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灯和船舷上,密匝匝一片,一动不动,任凭人去捕捉驱赶,一只也不飞起。不久,油轮上出现了更大的骚动,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黑色的蝉,以及许许多多蝼蛄、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一次避难的团聚会。最后飞来的是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它傻了似地立于船尾,一动不动。28日大地震就发生了。
9、栖息於土中的蚯蚓为例,由於地震前地磁和地电流会有变化,因此利用一个断层电磁模式,计算出地震产生的电流强度,再将之刺激实验箱中的蚯蚓,结果均导致这些蚯蚓大量爬出洞穴,并产生聚集现象,蚯蚓形成群聚的行为可以减低流经个体的电流刺激。
蚯蚓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土壤中生活。出于在土壤中觅食和躲避敌害的需要,蚯蚓感觉灵敏,反映迅速。据有关资料报道:野鸭往往单脚独立,用另一只脚敲击地面,蚯蚓受到震动爬出地面时,便成了野鸭的美餐。同样,蚯蚓也和其它感觉灵敏的动物一样,在地震发生前也出现异常反应,纷纷爬出地面,据此能预报地震。日本《地震集览》记载,1955年江户地区发生6.9级地震前,巢鸭地区一户居民在庭院地上居然发现许多蚯蚓,他认为大地震可能要到来,于是全家赶快搬到空旷场地露宿。邻居们看到后觉得好笑。可是,4~5天后大地震果然降临了。
1970年元月,我国云南昆明以南地区强烈地震前,洞穴里的蚯蚓从冬眠状态下惊醒过来,纷纷逃离洞穴,之后,强烈地震来临.
1977年3月4日,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北部地区发生了7.2级地震。震前无雨,但在公园和市内草坪周围有许多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只隔半天,强烈地震发生了。由此可见,通过蚯蚓在通常环境而且无雨的情况下逃离洞穴的异常反应,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地震。
10、 蟾蜍与地震似乎有着莫大的联系。2008年1月《科学与文化》杂志上一篇《地动仪为何选蟾蜍接龙珠》的文章指出:蟾蜍是一种对天气变化极为敏感的动物。天气还未变冷之前,蟾蜍就已经相互挤在一起取暖了;而当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蟾蜍则一个个早早地蹬着后腿在打洞了,以待灾害性天气来时钻到土洞里躲避危险。正是这种对自然灾害的敏感反应,蟾蜍才能在强大的台风来临时,躲过一劫。
11、“地震发生前,蛇场里的蛇变得极其烦躁,养在箱子里面的蛇会不断地撞墙,为了撞出一个出口逃出去,撞到头破血流,甚至撞死的情况都有发生,这便是蛇群在地震前的种种表现。可以说,蛇是特殊的‘地震预报员’。
2005年10月27日百色市平果县发生地震。2007年7月17日,河池市天峨县发生地震。“平果县地震发生的前5天,吴圩蛇场的蛇群异常暴躁,到处乱撞,撞死23条,撞伤100多条。天峨县发生地震的前6天,南宁7个蛇场观测点全部出现异常现象,上林县100多条蛇冲破笼子在房子里到处乱爬,吴圩蛇场的蛇群也撞笼撞墙。”
结论:
一,蛇类对地震很敏感,能提前5天至6天作出反应;
二,在距离蛇群观测点120公里以内发生的地震,会发生蛇群被撞死的现象。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感的多的感觉系统。蝰蛇可以感知红外线;大象和鲸可以感知次声波;狗不但嗅觉灵敏,更可以听见超声波…很多动物,尤其是穴居动物的对震动十分灵敏,所以即使你蹑手蹑脚,老鼠也总是能轻易感觉到你的接近而逃之夭夭。在大震来临之前一些不常见的深海动物也会跑出来纳凉。很多震前动物异常行为都是因此而发生的。很多大地震来临之前,会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这些频繁发生的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
很多动物在地震来临时的异常表现,不过是一种对震动的惊惧反应。很多大地震来临之前,会有多次规模很小的前震,这些频繁发生的前震可能惊扰了那些对震动敏感的动物。
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类群”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腐乳的制作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知识点
最新高二生物下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聚焦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单元重点: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知识重点:细胞生活的环境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重难点:通过激素的调节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单元知识点:免疫调节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三单元必背知识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三单元重点解析: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新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四单元重难点:种群的特征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种群的特征》ppt课件
2013中图版选修1第六章第2节《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结构》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三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ppt课件2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三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章《生长素的发现及其作用》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群落的动态》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章《种群的数量变动》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t课件
2013中图版选修1第四章第2节《植物芳香油的提取》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三1.4《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血糖调节》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四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三章《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2第一节《认识基因》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ppt课件之二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二节《种群的数量变动》ppt课件之一
中图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章《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章《血糖调节》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群落的动态》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三1.2《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ppt课件
2013中图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二章《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