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设计

查字典生物网 2013-04-12

 

一、复习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提纲

1.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

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

8.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富集作用常常随着食物链而发生。

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动的能量来源)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10-20%。(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碳循环):

CO2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CO2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

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2..为什么有些生态系统能维持一定的稳定性?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1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14.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来物种入侵为什么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为入侵种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天敌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基础知识巩固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 及其 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氧

生物 :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 :细菌和真菌(腐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成无机物。 :阳光、水、空气、土壤、温度等——提供能量和物质。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 ,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 ,形成复杂的 联系,称为 。

4、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5、 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其特点是

6、生物的数量和获得的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7、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8、物质循环过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①

③ ③

9、 和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10、生态系统稳定性,即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 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与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相关),能克服内外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1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 ,二是 (主要),指生产、生活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13、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以维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生物入侵因缺乏天敌制约,会危害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引种时,要评估 和引入天敌加以控制,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生物视频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8.1 传染病及其预防》甘肃杨旭东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7.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天津李晨臣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7.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吉林郝丽颖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8.1 传染病及其预防》吉林张险峰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7.1 鸟的生殖和发育》青海马存花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7.3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重庆谭艳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8.2 用药与急救》吉林 吴迪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8.1 传染病及其预防》内蒙古刘姝芳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8.1 传染病及其预防》广西李祉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下《7.2 人的性别遗传》吉林马莉

与“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生物教案
生物课件
生物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