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和加工者,是以自身的力量去主动作用于教师的教,是学习的内因。只有当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时,生物教学才能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求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多展示教学非凡的魅力;要善于利用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好动的特点,巧设疑问,创设悬念环节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生物知识的强烈愿望,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
如,在学习“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这一节时,创设问题情境:“如果请你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洗手,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就会设身处地的想办法用生物学知识去帮忙,如配制培养基,在手心、手指采集细菌,检测不同环境条件对比实验,观察菌落形式等。又如在学习“人体的呼吸”这一章时,提问:“刚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啼哭。如果婴儿没哭出来,那医生可要着急了,就会拍婴儿屁股,让他哭出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马上来了兴趣,迫切想知道答案。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中,主体意识将逐步得到培养。
(二)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参与确定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了解了教学目标,明确了学习方向,就能有效地调动各种感官相互协作,朝着目标迈进,并能不断地反馈、检查、矫正、调整、优化学习探索过程。否则,只能被老师 “牵着鼻子走”,盲目探索,无所适从,被动参与,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的揭示,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当然,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加之新课程的初中生物教材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在某些专题的教学前,教师可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提出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时,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具体的思考问题:蚂蚁能“搬家”,小猫会吃东西,小狗会睡觉,动物的这些行为需要人去教吗?是不是出生之后就会的?“鹦赋学舌”是天生的吗?再结合课本中富有趣味的资料分析,让学生沿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课题去提出什么行为是“先天性”,什么行为是“后天经过训练的结果”。然后进一步思考“学习行为越多,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吗?”学生在足够自主的学习空间中,经过加工、组合、提炼,形成教学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确定出教学目标。通过适当方式,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方向性,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三)给予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体验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恰当的动手活动,能变隐为显,化静为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明白动态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深刻性。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课标要求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调查”、“设计”、“模拟制作”、“制作”、“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 ”等探究活动一定要落实到位。教师应创设引人的情景,提供适当的线索及方法,鼓励学生广开思路,设计多种方法给予学生足够动手操作的体验,开展探究活动,使这些活动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在失败与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好动、好玩、好奇,乐于模仿的特性和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参与。例如在《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全书就是一章内容《生物圈中的人》,因此非常容易在课堂上开展活动。如在学习“运动系统的组成”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感受一下这个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在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时,让学生做深呼吸的动作并将双手分别放在胸部和腹部,体会一下胸腔和腹腔的运动与呼气和吸气的关系;又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节时,通过学生游戏:“拍手”和“抓手”、缩手反射和“看到解剖针就害怕”以及分组完成膝跳反射的测试,学生就很容易领悟出反射的概念。再如,在关于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分别通过实验探究的操作活动,比较出楼层高矮、雨天前后、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等条件下尘埃粒子的数量。这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同样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四)在合作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人的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的关键和最终结果在于其个性化的形成,在于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如一些相似易混的知识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概念的关键处,都可创设质疑问题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学习。
例如,对于食品保存,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学生讲出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的原理来,就不容易了。在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这部分内容时,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启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大多数小组都说出了5种以上的食品保存方法,例如:脱水法、渗透保存法、腌制法、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和真空包装法等。并能认识到防止食品腐败主要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生物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三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二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三 DNA片段的PCR扩增》word学案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学案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word学案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九 腐乳的制作》文字素材7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素材5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学案3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三节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四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二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素材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五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四部分《实验十一 植物的组织培养》word学案4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三 观察土壤中能水解纤维素的微生物》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四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word教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6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教案3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十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的测定》word教案1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四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word教案2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二部分《实验四 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word素材2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三节 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繁殖》word文字素材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三部分《实验八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word学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