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浅论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新素质
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加强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创新是21世纪的教育使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的小学自然,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创新教育,增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素质。
小学自然沿海版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自然教材是一座创造的宝库,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我们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以作者教学(沿海版五、六年级)中的自然教材进行研究、作例子,谈自然教学中培养儿童创新素质的一些做法。
一、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需要加强的方面,它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自然教学中,在想象的天空中,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自由翱翔,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启发引导,拓宽想象空间是教学中一个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如果我们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我们的自然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小学自然沿海版第十一册的第3课《生物链》时,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弄清了鹰、蛇、青蛙、蝴蝶、花五者的关系:花被蝴蝶吃,蝴蝶被青蛙吃,青蛙被蛇吃,蛇被鹰吃。照说,学生已理解图片的含义,但教师不应就此停步,转入练习。在此提出拓展性问题:如鹰多了,会怎样?学生马上理解到:鹰多了,蛇少了,青蛙多了,蝴蝶少了,花多了。这样学生会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并拓宽思维空间。此基础上,教师再设计动植物数量变化等的问题,促进想象的发挥,加强推理训练。这种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讲沿海版第十一册14课《火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考虑:当他(她)成为一名科学家后,对于生活在一个周期性爆发的火山附近的居民十分关心,他(她)能想到什么解决一些对于居民的安全、身体健康等的方法?通过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思接千里”,发动学生的活动,展开创造性的想象的翅膀,凭借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正确掌握和使用创新教育学习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从让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表现一个“创”,把教室转变为学生创新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展示墙。
二、创造性个性倾向的培养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
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在沿海版第九册第5课的《燃烧与灭火》中,教师采用“烧不着的纸”进入课文,目标让学生知道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一定的温度。提出:纸条是很容易烧着的,有没有办法既不弄湿纸,又使它在火上可以不会被烧着呢?学生可以边空想边思考,一个疑惑就可以引来一个个创新的方法。有了疑问,学习时学生才会主动思考。于是,学生有的从采用火种:火柴、放大镜和打火机等多种火种材料进行思考研究;有的把纸条缠上金属片(棒)或者把纸做成纸盒与纸船,用加水的方法来探索。通过这种把探索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化为可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怕错,善于动脑筋是十分可贵的,把自己的想法(假说)用实验来验证时的喜悦心情更是活泼可爱,这已经令人感到高兴。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如教学沿海版第十二册第13课《电热》时,教师用电热炉和一壶水做烧开水的实验做导入。学生认真观察后,马上提出问题。有的问“为什么有水蒸气冒出来”;有的问“为什么炉内的‘铁丝’会发红。这些疑问就成为教师的导入和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通过一些巧妙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思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成为培养创造性个性的途径。
三、创造性表现能力的培养
人是以创造性为特征的动物。创意是重要的,但它毕竟是一种构想、设想、假设或意念,还只是一种观念性产品,在脑海中的东西。要把创意变为现实的创造性产品,如新概念、新原理、新产品等等,都需要借助创造性表现能力进行“加工”。古往今来创造性的设想不计其数,但有许多并没有成为现实。“嫦娥奔月”到20世纪才变成现实,是因为在此之前人类还没有制作人造飞船的能力。
在小学自然沿海版教材中有大量创新性的“物”。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在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大量反映。这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也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如:第九册中的我国古代的侧时仪器、张衡的侯风地动仪等古今中外人们在实践中发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在小学自然沿海版教材中有大量反映。特别是第十册中的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再加上我国的神舟号航天火箭,更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在小学自然沿海版教材记叙了大量创新性的“事”。这些“事”记叙的每一件故事,都充满了创造精神。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必将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震憾。如第十一册的《富兰克林和费城实验》、第十二册的《鲁班的故事》等。
小学自然沿海版教材中歌颂了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如古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李四光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并非都是天才,他们是凭着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些人的创造品质,必将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三专题2《细胞工程》ppt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ppt课件之一
2013人教版选修二2.4《动物疫病的控制》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三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三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ppt课件之二
2013人教版选修二第1章《生物科学与健康》ppt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4节《动物疫病的控制》ppt课件之三
2013人教版选修三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ppt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ppt课件之三
2013人教版选修三专题1《基因工程》ppt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3节《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ppt课件之三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5节《绿色食品的生产》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4节《生殖健康 》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3.3《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1.1《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1.3《人体的器官移植》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3节《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 》ppt课件之一
2013人教版选修二4.2《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2.5《绿色食品的生产》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4.3《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ppt课件之二
2013人教版选修二2.6《设施农业》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3.1《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2.2《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ppt课件
2013人教版选修二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ppt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2第3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