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对新教材(《科学》)的思考
对新教材(《科学》)的思考 在原来的课中,是教给孩子在三个变量当中,如何控制两个变量,然后只改变一个变量,来考察是哪个因素改变摆的快慢,并且设计好记录表,让他们填上,最后得出结论,摆的快慢和摆的长短有关系,和摆的重量没有关系,和摆的角度关系不大。那个时候我想教孩子科学研究的方法,因此对这一套科学实验操作,一步一步按要求讲得很细,指导得很细。 今天这节课,什么都没讲,什么都没说,“你去干去吧!”孩子们不知道应该从哪做起。因为我们以前对孩子们培养的基础还不够,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样自己独立去完成,不知道怎样做记录。因此,五花八门的记录都上来了。好不好呢?我觉得是好事,起码我们了解了我们孩子的现有水平,现有的能力。假如我们给它一个课题,他会不会自己独立研究,显然还不行,就连个简单的摆他都不知道怎样去做。怎么样去研究,怎么样做记录,如果发生了问题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是老师无法讲得到的,也讲不了那么多,只有在他做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哎呀!不行,怎么办?”他不时会在脑子出现很多难题,让他自己去解决,有的组可能解决得好一点,有的组可能解决得差一点,甚至有的组一节课都没有做成功,有没有收获呢?我觉得对每个孩子来讲都是有收获的,收获不在于最后的结论,而在于研究的过程当中,他会有很多思维在那儿活动,同学们之间会有很多的交流。
对这个未知世界如何去探索研究,我想与其说这节课给他们解决了多少问题,还不如说这节课给他们脑子里产生了好多问题,比如说,有的组汇报,摆锤的重量影响摆的快慢,而有的组汇报说摆的快慢与重量没有关系,矛盾呀!到底谁说得对?摆的角度到底起多大作用?他们有很多想法,回家他可能会继续研究,我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的目的就是激励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尽管他们现在还不会,尽管他还不知道怎样去研究,假如我们继续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继续给这样的机会,我想我们孩子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所以我想一开始给孩子提出问题,不是自然课,是科学课。我想自然课和科学课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名称的不同。但从我们的指导思想上,是不是应该有个变革。我们过去教自然太重视知识结论,这节课下课的时候必须把正确的结论告诉大家,而这节课孩子们的脑子里面基本上还是混乱的。有的孩子认识到摆线的长短是跟摆的快慢有关系了,但是摆重是不是与摆的快慢有关系,现在还不知道或是模糊的,由他们自己接着去研究。所以,我原来说过的,淡化知识的传授这句话,我想通过这节课是不是体现了这种想法。
孩子得出了错误的结论怎么办?你也不必告诉他“你错了!摆的重量根本与摆的快慢没有关系”。我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发现可能对可能不对,并且他们的测量、他们的计时都是不精确的,种种的误差相当的大,所以有的组干脆说从54厘米到60厘米都行。什么意思呢?因为每次实验的误差都相当的大,不可能那么精确。那么,这个结论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可以的。尽管他们不会做记录,但他们尝试着把自己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有机会,我会告诉他们设计一个表格,怎么把数据记录下来,以后会慢慢地指导他们做的。今天就让他随便这样去记,他自己就发现,“哎哟,这个记录不好”,“那个组的记录比我们好”他们自己都会去比较,用不着我去批评,也用不着表扬,他自己心里有数。比较各个组的记录就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这节课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好,我觉得还不是,也有好多问题。什么该指导的没有指导呀,该说到的没有说到,可以说矫枉过正吧!故意不指导,故意不说,到底看看孩子们会学成什么样。这里给大家呈现的是这样的一节课,供大家去讨论、研究、批评。
下面简单谈谈我对《科学》课教材的想法:过去我们把教材叫“课本”,教材和课本在叫法上不一样,其实本质上也应该是有区别的,课本是我们一贯的叫法,“课本、课本,是上课之本哪!”我们大多数的老师拿着《自然》课本就当“圣经”一样地去教,多少年都是这样。甚至有的编者,就是编写书的权威人士说:“我写的教材一字不可更改。”有的权威就是这样说:“我编的教材就是你教学的根本、你的依据”。是不是这样,我觉得现在看法有所转变。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谈谈对教材的看法。教材和课本应该是不一样的,教材是什么,是教学的素材,是提供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思路。那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你自己想办法能够达到你制定的那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材上是应该体现的,但是,不是说教材上所写的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不要求我们的老师照本宣科。所以,我希望将来大家拿到了《科学》教材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本宣科。基于这个思想,我们教材编得很灵活,给你一堆材料,提供你一堆材料和思路,让你去创造性地转化为课堂教学。我们的理念,对这门学科的认识,转化为教材时,就已经有很多流失。什么意思?比方说,我对科学课的理解,或我对科学课程的理念写成书,编成教材时可能只体现了50%,还有50%在教材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经过这次编教材,我发现困难之大,无法把我们所理解的转化为教材,流失了50%。大家在拿到教材之后,你再转化为课堂教学,可能还要流失50%,还剩25%。实际上是这样的,就是每一次的转化都有可能有信号的流失,都有我们理念的流失。当然如果有的老师,他不完全被教材束缚,那么,他就有可能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他的教学就高于教材,很可能把我们流失的那一部分弥补回来一部分。假如我们的教材只表达了50%的理念,那么你在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能就加上20%,就变成了70%,那你的课就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以我把它叫做教材,而不把它叫做课本就是这个意思。第一个问题,先说了关于教材和课本认识的不一样,所以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这是郝京华教授经常说过的一句话。
第二个问题,我要说的是,这个教材是写给学生看的。我们设想的《科学》书,应当可读性很强,尽量符合孩子的一些心理和要求吧,把教材变成孩子们喜欢阅读的材料。我们过去编的教材有什么问题呢?回过头来一想,学生花钱买的书是给老师看的。学生买了书以后,再根据老师们设计的步骤和环节去上课,也就是说过去的教材是给老师看的,学生几乎不能直接用。我们现在争取要把教材变成学生的教材和学生可用的书,所以这本教材可以称为学生用书,然后我们再编一本教师用书,要对老师说的话基本上不写在课本上,要对教师说的话我们就写在教师用的书上,对学生说的话就写在教材上。比方说:我们一开篇“亲近科学”有爱因斯坦的一个像,有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后面就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去看,能不能提出问题,通过他们的活动,能不能发现一些问题。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卡通画的小人,还有学生讨论的场面。书的版面设计,也是让孩子们挺喜欢的。每个单元都有单元页,简单地说,现在的书的设计是尽量让孩子能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教材,启发他去思考、去研究。但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有好多问题还解决得不是很好,也就是说,抱着这样的想法:就是,教材是给学生的教材,是给学生看的,是供给学生学习用的,那么教师怎样教呢?要看教师用书上怎样写,在教师用书上,我们要给你几条不同的思路,我希望是这样的:你自己可以选择,根据你的条件,根据你当地的情况,可以自由选择,我这个课应该怎样上更好一些。比方说,有些材料,你就可以选择其他不同的材料来代替。从教法的设计,给你一个最基本的,然后在这个最基本的基础上你自己可以再去设计。我想就是这样把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功能分开,给学生看的书就是为学生学习用的,要告诉教师的事在《教师用书》里再说。另外,我们配的教材还有一本科学活动手册,科学活动手册上让他做记录、去画、去写、去统计。有这样一些安排,给他设计好了一些表格,比如说,气温的统计表,都给他画好了,让他自己去画去写,教材上就不让他随便乱写乱画了。所以,我们想关于教材的变化跟原来《自然》课的教材有点不同。
第三点,我们新的《科学》教材想体现 几个特点,当然这几个特点是不是能体现得更好,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去完善的。
一个是以单元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我们的单元是这样的,三年级上学期一共有7个单元,每个单元的课时数不一样,可多可少。你比如,第一个单元是绪论,里面有两课,也可以把它讲成三节课,这里有《哪里有科学》、《我们也能够科学》,第二个单元是冷和热有四课,《它有多热》、《热水变凉》、《热往哪里跑》、《哪种物体传热快》、这四课组成冷和热单元,天气单元是五课书,《今天天气怎么样》、《测气温》、《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谁最关心天气》都是以单元组合起来的,“秋去冬来”这个单元有六课书,《金色的秋天》、《秋天的叶》、《秋天的果实》、《种子》、《秋冬季的天气变化》、《动物怎么过冬》。“合理饮食”搞了两课书,也可以搞三节课,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材料”是五课书。最一个单元叫做“自由研究”分配了三课时,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自己研究。现在我们的教材是以单元来划分的,单元内部的这些课,虽然也有前后的联系,老师们可以自由地安排。这是跟过去的《自然》教材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是以单元来组合教学内容的。
第二个特点,是突出探究为主的这种学习方式,我们设计每个单元的后面都有一课,本单元的总结式的自由研究课题,这个在给学生的学生用书上没有表达,将来在给教师的教师用书上要表达的。每个单元围绕这个单元的研究内容来指导学生搞一些独立研究的,然后这个学期未总得有一个自由研究。在教材里面也有一些让他们自己研究的内容,就是想突出以探究为主,但我们现在设计的还不理想,有些课设计得还不够好。另外一个,三年级是起始年级,这是第一册书,起始年级又不能做得太多,也不能完全放手,所以有一个先由“扶”到逐渐“放开”的过程。比如最后这个自由研究吧,我们就给他定一些内容,让他自己去选择,自己去独立研究。当然,如果是有些孩子想要研究一个什么内容,这给他一个启发,然后让他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制定完计划以后,让他自己去选择怎样去研究。现在看来,我们的孩子独立研究能力还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有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都放开,所以我们强调的是给孩子创设一个认识的过程和方法。第一册里所能够给大家的过程和方法,以观察、比较、分类为主,测量只局限在长度的测量和温度的测量,以后我们逐册要把过程和方法的内容加大。
再一个就是第三个特点,知识内容的组合要逐渐走向综合性。当然现在综合性还不是很强,刚刚有一点儿。你比如说《天气》,《天气》里面就要牵扯到好多方面的知识,也包括季节方面的变化,也包括动植物的变化,都跟天气季节变化有关系,我们就组合在一起,不是单纯地把动物、植物这样分类,带一点综合性。以后我们想逐渐搞一点带综合性的选题。
第四个方面想强调的是让孩子“做科学”,通过动手做去体验科学。当然做为知识来讲,教材的功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现在的认识是这样的:教材肯定要有传输知识的功能,特别是有些边远地方,农村的地方,孩子们所能见到的科学的书是不多的。通过教材告诉孩子一些知识,这是肯定的,但是这个功能在逐渐地削弱逐渐减少。争取通过我们的教学提供给孩子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现在我们发现教材传输知识的功能在逐渐减弱,那么通过教材传输什么呢?传输思想、思维的方法、研究的思路、观察实验的途径和方法。那么通过这些让孩子自己去研究,所以在教材写法上就有变化,有好多知识结论在教材上可能就不出现了,是通过他自己独立研究然后获取知识,我们争取朝这个方面去努力。当然不是知识不重要,知识是很重要的,假如一个人的脑子里没有什么知识,那很难说他会有什么思维、创造,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是通过更多的渠道使孩子获取知识,不完全依靠教材去传输知识。所以,将来大家拿到教材可能发现里面知识含量好像比过去要少了,特别是知识结论性的东西可能更少,有很多课几乎没有结论,像我今天这节课就没有给孩子得出什么结论来,就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吧。
第五个特点,我们尽量想把科学课多一些人文色彩。什么叫人文色彩呢?我举个例子,我们编的教材里就有这样的内容,在《今天刮什么风》这课我们这有首诗:你见过风吗?你没有见过,我也没有见过,但我知道,当树枝摇晃的时候,风正从那里经过。你见过风吗?你没有见过,我也没有见过,但我知道,当湖面泛起波纹时,风正从那里经过。就这么两段,然后有一个小茄子的小人说:“让我们继续接着往下写吧!”我想孩子们读了这两段以后,可能激发他的灵感,他就会接着往下写,用这种格式,像填词似的,就可以把内容填进去,他就可以描述风是什么东西,什么样的,那么多一些这样的东西,不是板着面孔,冷冰冰的教科学,不是这样的。我们希望孩子多一些情感性的东西,比方说这还有一段,关于《动物怎样过冬》这一课里,我们有一段诗歌:做一只候鸟真好,每年至少有两次旅行,春天飞向北方去避暑,秋天飞到南方去越冬。学生读一读这个,然后再结合我们学的一些内容《候鸟》。表达模式上也不一样了,比方说,“秋去冬来,我们穿上厚厚的棉衣,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小人在说话;因为看到大雁往南飞了,仙鹤低着头跟野鸭说:“咱们也该向南飞了”。就是这样带点人文色彩,带点趣味性的东西。这些想将来加到我们《科学》课的教材里,就是我们不要以为科学就是冷冰冰的,板着面孔的,一板正经地那样去教,不是那样的,尽量要活泼一些。我们希望能有童趣,有一些美文来加到这个教材里,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对新的《科学》课教材的某些想法。但是,完成起来也有些困难、难度,特别是哪些内容需要学生独立去探究,哪些需要扶他一把。另外,独立去探究的话,教材怎样去表达,这些都是待研究的课题。也希望大家关注我们新的《科学》课,这个教材的编写工作,也希望大家能够给提供一些宝贵意见和建议。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三节 生殖健康》word素材2
浙科版生物选修2第四节《绿色食品的生产》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 》word学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三节 生殖健康》word素材3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二节 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word学案2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一节 疾病与诊断》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二节 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word素材2
浙科版生物选修2第一节《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二节 疾病治疗中的生物科学》word学案1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二章《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word教案
浙科版生物必修3第一、二节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群落结构》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四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word素材5
浙科版生物选修2第一节《设施农业》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1第一部分《实验一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word学案1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二节《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总体影响》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三节 生殖健康》word学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二节 植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防治》word素材2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word学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二章《第一节 微生物发酵与食品生产》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二章《第二节 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word学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三节 生殖健康》word素材5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 》word学案2
浙科版生物必修3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二章《第三节 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 》word素材1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一章《第四节 绿色食品的生产》word素材1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三节《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word教案
2013浙科版必修三1.1《植物激素》word教案
2013浙科版选修2第三章《第一节 疾病与诊断》word学案
浙科版生物选修3第三节《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word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