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生物研究性课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探索,正确恰当地使用多教学技术,做到用得准、用得好、用得巧就能把教学中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并能变静为动,增加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迪学生思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接收到多方面的教学信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生物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面就谈谈在生物研究性課题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新源于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一节内容讲到植物体无性繁殖。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植物农产品可以不借助于种子萌发而获得大量性状优良、价格低廉的试管苗。而这些试管苗的出现,正是运用了植物遗传学中有关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学说”,即:植物体中的活细胞不仅具有全部的遗传信息,而且还有发育成完全植株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植物体的一个细胞、一个芽眼、一块根段、一片叶子、一块茎段、或者是子房、花药,只要在合适的人工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能使它们成为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称为组织培养(植物克隆技术)。我便要求学生围绕组织培养提出问题,经学生讨论后提出如下问题:有哪些现象是属于无性生殖?试管中的培养基含有什么成分?在培养基中,植物会不会同细菌一起生长?外界植物细胞或组织接入培养基该如何消毒?如不消毒情况会怎么样?如果没有琼脂可用什么来代替?植物细胞或组织是由于什么原因分化成苗、长大、生根、增殖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能直接从课本上找到,必须通过深入的思考,甚至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我就要求学生结合上述问题设计研究性课题,由几个学生为一组展开具体实施,鼓励他们尽量自己先寻找资料、查阅有关网站,并通过亲自实验操作来解答,让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贯穿与整个课题的研究中。
二、创新源于问题的解决
生物科学是一门观察性、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学生在观察和做实验的过程中,以自身亲眼所见、亲手所做来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探究,增强了实践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得以进一步激发,因而对于培养、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生物学教育更应该重视在发展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个性型开发。而这一开发的途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即实验性研究型课题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课题的研究者本身就是问题的提出者,他们对课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那种极强的探索心理、求知欲望使得他们的研究更具自觉主动性。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动手中善于求异,创造出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具备一旦认为有价值的事就一定奋力去做,不怕困难,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学会在研究初期搜集与翻阅大量资料,参照、比较、设计出一个最佳的实验方案;在研究中期,他们会对原有实验步骤与方法进行新的修正、扩充和升华;在研究后期,即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对某些结果产生新的质疑,对研究结果的怎样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思考等等。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实验后得出结论:如可用淀粉来代替琼脂,培养基中必须有植物细胞生长所的营养成分,不经消毒的培养基和植物细胞不能培养出幼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总结为:是由于感染了细菌,细菌的大量繁殖消耗了培养基的有机物,使植物细胞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而死亡。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在研究性課题中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讲授新课时,我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通过他们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创新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之,在开发培养学生创造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智能潜力得到开发,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新的设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观察、实验,得以解答,而求知的渴望又激起他们许多新的发现、新的思索与问题,这又是创新意识与智慧在头脑中碰撞出的火花。
三、创新源于学生的联想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如在进行组织培养的研究性課题中,学生通过“生命的物质基础”的有关知识联想到培养基的组成成分,这就是空间上接近联想。当烧瓶中长出幼苗时,学生就联想到这株幼苗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人们在树下生活……,这就是时间上接近联想,通过联想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比如:培养基选用淀粉来代替琼脂,就是通过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试管里的组织经光照发育成为幼苗,想到光合作用需要光,没有光不能形成叶绿体。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创新源于知识的积累与亲身经历。
总之,研究性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需要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需要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结论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与科学研究、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无疑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人类遗传病》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染色体变异》ppt课件4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DNA的复制》ppt公开课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DNA的复制》ppt课件2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节《 染色体变异》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3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3节 《DNA的复制》ppt课件之二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伴性遗传》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人类遗传病》ppt课件4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3节《 人类遗传病》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2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t课件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pt课件1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DNA的复制》ppt课件3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人类遗传病》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pt课件2
2013人教版必修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ppt课件5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3节《 伴性遗传》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第3节《伴性遗传》ppt课件3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ppt课件
2013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ppt课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