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学习园地 >生物知识大全 >痘痘也将有疫苗 痤疮产生新机制

痘痘也将有疫苗 痤疮产生新机制

查字典生物网 2013-03-20

本文由查字典生物网为您整理提供: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一两颗小疙瘩,但有些人却患有严重的痤疮,这会带来他们社会性和身体上的痛苦。然而时至今日,造成严重痤疮的病理原因仍然是一个谜,现有的治疗方法也并不总是有效。

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有严重痤疮病患表面微生物的DNA序列,提出一般认为导致痤疮的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许并不是罪魁祸首,在分析了一些相关的菌株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能清洁皮肤的细菌菌种。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慧颖(Huiying Li,音译),她指出,“过去一直认为P. acnes是罪魁祸首”,然而最新这项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痤疮的患者和皮肤干净的对照组,其毛孔中的痤疮丙酸杆菌数量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所具有的菌株品种不同。

 

“就像酸奶中的细菌菌株,对于肠道有益处,这些痤疮丙酸杆菌中的一些优良菌株也可能对皮肤有好处。”

研究人员召集了101位在校大学生,其中49名患有痤疮,52人的皮肤干净,通过一种毛孔清洁条从他们鼻部采集细菌样本,然后分析这些细菌的宏基因组,寻找微生物基因中的模式和变异。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人员分离出了1000种痤疮丙酸杆菌品种,之后他们又将其分成10种类型,其中6种在痤疮患者皮肤上十分常见,另外还有一种在健康皮肤上反复被发现。

李慧颖表示,这说明关键是分析痤疮丙酸杆菌的品种,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他她也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多品种的皮肤微生物,“寻找细菌菌种水平,依然很难,但这也很重要,因为正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菌株都是有害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菌株都是无害的。”

为了更好的解析它们的遗传差异,这一研究组分离出了66个之前未识别的菌株,然后再次进行高通量DNA测序分析。

将这些所得的基因组与之前测序完成的基因组进行比对——早在2004年,德国研究人员就已经完成了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上。

由此研究人员发现与痤疮有关的两种菌株,其基因组中包含有能导致皮肤疾病的基因,而且那些存在于干净皮肤上的菌株则具有能组织病毒感染的遗传组成。这也许正是为何有些痤疮丙酸杆菌反而能令皮肤保持健康的原因所在。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地研究菌株的差异,尝试利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痤疮,或者更有可能开发出相关的疫苗,以及针对有害细菌菌株的护肤液或药物。

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Martin Blaser对这一研究成果评论道,“这是一项杰出的研究——这项研究做得非常地细致,它设法解决人体微生物群系中一个重要的微生物,并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生物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石利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王嫄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营养师》教学视频实录-包琳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第7集 你了解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吗?跟老师一起学习吧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2《消化和吸收》教学视频实录-刘淑梅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刘娜新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欧启行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陈凯志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孙淑琴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王江存

与“痘痘也将有疫苗 痤疮产生新机制”相关文章

热门生物知识大全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生物教案
生物课件
生物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