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 查字典生物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生物网 >生物教学 >教学论文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查字典生物网 2016-05-13

“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在新科技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者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采取“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问题教学”的应用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笔者在《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一书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在讲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时,设计了下述问题,要求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讨论:

(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溶剂所溶解。你认为,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应有物质。

(2)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膜易被蛋白酶水解,说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物质。

第一个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相似相溶”的化学知识,可以很方便地推出细胞膜的组分中应有脂类物质这一结论;学生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时因不懂蛋白酶的具体功能,探究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及时讲解“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酶”,学生利用该知识很快就得出了细胞膜中有蛋白质的结论。接着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

(3)细胞膜中只有蛋白质和脂类这两种物质吗?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小资料的相关内容。学生立即形成了细胞膜上有蛋白质、脂类和糖这三种物质的科学结论。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气发活跃,学得很轻松。教师讲的也很少,应该说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从课后的检测结果看效果很好。

在接下来讲述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发问:组成细胞膜的三种物质在其上是如何排布的?学生一时无法结出答案,激发了学生更为强烈的探索欲望,紧接着我又提供如下事实要求学生分析并给出答案。

(4)1925年G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了红细胞膜的磷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发现这片油脂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佰.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

通过对问题4的分析讨论,学生形成了磷脂分子在膜上成双层排布的结论。学生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学会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的方式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我又向学生提出第5个问题:

(5)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膜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问题提出的同时出示细胞膜的模型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对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①蛋白质有的排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嵌入其中,有的则贯穿其中。

②糖与蛋白质或脂类分子结合,形成糖被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然后引导学生总结细胞膜的空间结构,解决三类化合物在膜上的分布问题,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从容自如。

当讲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时,我用闭路电视放了人鼠细胞融合的过程,同时讲述了如下内容;在人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红色的荧光物质,在鼠的细胞表面标记上绿色荧光物质,然后让两细胞融合,融合后的细胞膜上具有两种荧光,且分别位于细胞膜的两侧互不干涉,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交互排列布于整个细胞膜的表面。根据这一事实,要求学生讨论回答: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可以,说明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不是的,而是可以的。

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很快得出这种被标记的物质在膜上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到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构成膜的各部分都可以运动,所以整个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最后得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问题教学”的启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如下的启示:

2.1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一个人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贯穿问题教学思想。

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标准化”的问题,答案唯一,思路唯一。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只能把过老师的思路去想,去解决问题,千人一法,无疑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相反,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一个人的发激性思维能力的大小是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注意开放性。

在当今推崇创新的年代中,求异思维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创新就是要不断地开创标新立异;就是要不断地打破常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有区别于他人的思想,区别于地人的方式方法,归根到底就是要有一定的求异思维能力。

2.2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2.3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但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你还得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进行,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的或者错误的概念。

2.4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5这种教法的实施必须要有多种教学媒体辅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投影或电视展示给学生,同样在分析探究这些问题时,必然要用到实物、模型、标本、图片和音像资料等教学媒体,学生只有充分占有了有关资料后,才能较好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知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生物视频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李环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王爱丽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马璐璐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袁安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罗妙珍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欧启行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王贵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2.3《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视频实录-柯玲芳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视频实录-李丹

人教2011课标版生物七下-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视频实录-林青

与““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论文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